闲话集《说说上海房地产的变迁》

今年“十一国庆”长假期间,中央和各地方媒体谈论的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各地相继出台了新一轮的房产限购政策。以魔都上海为例,自1949年10月1日起,经历了房地产从私有制到公有制,从租赁制到使用制的变迁的一个过程。

闲话集《说说上海房地产的变迁》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推翻了蒋家皇朝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上海原来属于旧政权官僚们和官僚买办阶级所拥有的私有房产,全部都有红色政权接管并归国家所有。在上世纪的50年代末到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夕,上海的地方政府新建了一批六层楼高的简易的筒子楼,如杨浦新村,彭浦新村等,为原来住“滚地龙”的劳苦大众提供了在当时看来是“高大上”的住房。那个时候的上海,房地产全部归政府所有,市民们是通过向政府租赁的形式来取得房产的租赁权。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上海市民手中每家每户都有一本小小的“房票本”,这房票本是用来缴纳房屋的租金,当时的租金每月最多的也不会超过10元钱人民币。我们家一个12.6平方米的筒间外加一个8平方米的假三层,每月的租金是2.16元人民币,在这20平方米的房间里,有相当一段的时间里住着奶奶,父母,表姐和我们兄妹共计七人。按照当时的房屋分配政策,我们家的住房条件还不是属于困难户。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大批的党外民主人士和开明绅士,还有民族资本家们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他们被红卫兵从原来住的独门独户的小洋楼里赶了出来,取而代之的是那些造反派的工人们兴高采烈地瓜分了一幢又一幢的小洋楼,当然这些小洋楼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也是被充公归国家所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有一个叫“房管所”的部门代表着上海地方政府行使着管理和修缮的职能,由于租金低廉和各种公有制的弊病所致,房管所基本是处在一个长年亏损的窘境。

 

1976年10月6日随着“四人帮”的倒台,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宣布结束,中国才逐步从浩劫和动乱中开始恢复元气。就上海来说,从1949年10月1日建国后到1980年左右,市民使用的住房面积几乎是停留在原地踏步的水平。三代同堂蜗居在一个弄堂里20平面客堂间里的比比皆是,为争一个10平方米的小阁楼作为婚房,兄弟反目成仇是屡见不鲜,当时的上海市政府面临着一个积重难返的尴尬境地。为了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上海市地方政府集资由国有建筑公司修建了第一批的商品房(购买者可以拥有70年产权的),当时每平方米只有1500元人民币左右。但是精明的上海人,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以后,几乎没有人敢买这种有70年产权的使用房,上海人怕10年后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运动。于是上海市地方政府就出台了一个相应配套的绝无仅有的优惠政策,外地人在上海购买商品房,就可以马上取得一个蓝印户口,在领取蓝印户口五年后,就可以无条件申请上海市民户口,这在当时无疑是一场户籍的改革。与此同时的是在旧房拆迁时,以低廉的价格将新建的房屋使用权,买给旧房的拆迁者。这样双管齐下以此来推动上海的房地产逐步逐步的市场化和商业化。“房管所”也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70年使用权的房产证”取代了“房票本”,如今在上海购房不但不可以入上海户口,而且上海是最早提出最严厉的限购令的城市。如今的上海人不再需要为没有住房而发愁,而是在为首付和还贷款而烦恼。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和全中国其它地方的房地产市场一样,房价都是高企不下,靠房地产拉动的GDP也是令人雾里看花,房地产犹如一把寒光闪闪的双刃剑,只要使用不当,锋利的剑刃总会使得另外一面会被砍得体无完肤。

文章编辑:站点默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ctell.com/archives/8772

(0)
上一篇 2016 年 9 月 25 日 10:51
下一篇 2016 年 12 月 20 日 15: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