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国家观察:马来西亚分析

8月5日,中国外长王毅在吉隆坡举行的中国-东盟(10+1)外长会议上,就深化中国-东盟合作提出了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等十条建议,并称中国愿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国家各自的发展战略对接起来。

马来西亚地图跨境投资,政治风险为首要风险,深入观察两国政商关系及发展趋势,尤为重要。本公号自今天起陆续推出《海上丝绸之路系列观察》,希望通过对沿线重点国家的分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宏观认识上的帮助。

作为“一带”与“一路”的汇聚点,东盟理所当然成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海丝)的重点地区。马来西亚在东盟诸国中地处咽喉要道,我们先从这个国家谈起。

文章要点

1、航道港口位置优越、政治体制温和、经济合作互补空间大,决定了马来西亚成为“海上驿站”优先考量对象。

2、党派之争、大国干扰以及排华情绪等,构成了中马合作的潜在隐患。

3、中马之间需要深化产能合作、扩大相互投资,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成一批早期收获项目。

文章正文

文/卢潇潇

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提出至今,马来西亚各界纷纷表现出了积极支持的态度。

总理纳吉布首先表达了马来西亚对“共建新海丝”战略构想的欢迎,并称中国推动的这一战略规划和第十一个大马计划下的经济政策相得益彰,因此马来西亚会把握商机争做共建先行者。马中总商会会长黄汉良称,马来西亚能够凭借其各项优势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集散地和金融中心。

“海上丝绸之路”历史上曾是东西方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黄金通道,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应邀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要“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并非仅仅是古老航道的复兴,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国际合作倡议。

这一倡议率先在东盟语境下提出,从构想和布局上看,就是要在与东盟携手的过程中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通过海陆的互联互通带动港口城市连接及海洋经济合作,形成一个以港口为依托,以贸易、投资为纽带的区域经济带,为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新格局夯实基础。

共建是一项持久而重大的工程,需要新的思维与战略设计,这就必须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保证航道畅通,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战略性布点以加强“海上驿站”的建设。

具体而言,就是要综合权衡各方面要素,立足于具备“海上驿站”禀赋的国家,率先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阶段化、区域性地落地,以形成一种良好的示范效应进一步推进中国与其他沿线国家的深入合作。

在东盟国家中,马来西亚对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响应最为积极,马来西亚能否成为中国打造新海丝“海上驿站”的优先选择,为中国与其他东盟国家开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合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和范例?

为什么选马来西亚

回望亚洲历史,中国与马来西亚历史同源、文化相近,理应是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要携手伙伴;纵观海丝走向,中国为肇始,马来西亚地扼咽喉要道,也应成为“海上驿站”建设的优先考量对象。

地理位置优越,航道港口添利好

马来西亚坐据东南亚核心区域,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节点,连接着海上东盟和陆上东盟,并与中国海陆相通,两国间便利的可达性使很多合作项目的具体实施可以迅速落到实处。

此外,马来西亚还扼守着具有巨大经济和军事价值的马六甲海峡,中国将近四分之三的进口石油都要经马六甲海峡运回,马六甲海峡被喻为中国能源的“海上生命线”,也是中国走向“蓝海”过程中需要倚重的关键枢纽。

另外,槟城港口、关丹港口、柔佛的丹绒勒巴斯港口等都是资质上乘的深水港,同样具备很大的战略价值。

政治体制温和,对华态度较友好

马来西亚的政治体制属“温和作派”,介于自由权威主义和有限民主之间,权威因素保障了政府管理的有效开展,民主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专政的趋势。虽然政治上也曾出现过动荡,但冲突的激烈程度和血腥事件的发生次数都远远低于其他某些东盟国家。

社会秩序的长期稳定,加上马来西亚政府主张的“全球温和主义”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导的开放性、包容性有异曲同工之处,这都是中马共建关系建立的有利因素。

一直以来,马来西亚都非常看重与中国的关系。1974年,马来西亚政府力排众议在东盟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国建交。建交41年来,政府首脑在保持对华一贯友好的同时也表现出对中国的重视。

首相纳吉布上任后不到60天就正式访问了中国,2014年,中马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且面对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南海争端,马来西亚也保持了低调,并反对域外大国介入南海问题。

在东盟国家中,马来西亚是对待华人华侨较为友好的国家,马来西亚政府允许占其人口总数四分之一的华人组织政党、参政议政,华人日渐成为马来西亚政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经过不懈努力,两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是可相互信赖的朋友和可靠的伙伴,这为政府间的深入合作创造了可能,也为民间的沟通交流奠定了基础。

马来西亚

经济发展良好,合作互补空间大

《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马来西亚在14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24,在东盟国家中仅次于新加坡位列第2;根据马来西亚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1435.3亿美元升至2014年的3124.2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6%。

截至2015年4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1039美元。早在上世纪70年代,马来西亚就已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中国和马来西亚互为彼此在东盟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2014年两国双边贸易额已达到1020.2亿美元,占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的1/4。

中马两国共建的中马钦州产业园与马中关丹产业园,开创了“两国双园”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成为中国与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产业合作项目的先导,目前两国政府正致力于尽快开通钦州港和关丹港的班轮,届时“海上合作”有望得到进一步拓展,马中两国的持续互动也将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密切的贸易联系推动着两国经济的互补。马来西亚的天然橡胶、棕榈油等资源储量十分丰富,它们与木材制品及矿产品一并构成了对华出口的大宗货物。凭借自身丰富的油气储量,马来西亚成为东盟地区第二大石油及天然气生产国,并是全球范围内第二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这对中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有2000多万的穆斯林人口,清真产业发展成熟,在清真领域具备丰富经验的马来西亚恰好可以成为中国走向东盟与穆斯林世界的门户,助力中国清真产业打入全球15亿穆斯林人口的市场.

随着2015年4月14日人民币清算行在吉隆坡的设立,马来西亚会加快推进彼此间贸易采用本币结算,减少汇兑风险,扩大货币流通,这将进一步为中马两国企业的贸易往来提供便利,也为两国在区域和产业的合作开启更广阔的空间,为中国全面进入东盟市场提供便利。

选择马来西亚的忧虑

与某些东盟国家政权频繁更替、民族宗教问题激化、极端恐怖主义肆虐的氛围相比,马来西亚国家上下还算井然有序、国泰民安。

但对于要把马来西亚择为共建的首要携手伙伴的中国而言,某些潜在隐患也要纳入评估、考量范畴,比如党派之争、大国干扰及排华情绪等问题就不容小觑。

愈演愈烈的党派之争

虽然马来西亚实行多党制,但国家政权却长期由国民阵线联盟(国阵)把持,但近年来,由反对党组成的人民联盟(民联)的力量日渐壮大,对国阵的执政地位形成了冲击。

在2013年的大选中,民联认为国阵利用选举舞弊获胜,进而举行了大规模的抗议游行和社会运动,党派之争随之白热化。

2014年“MH370客机失联事件”折射出了党派之间关系的恶化程度,也充分暴露了由此滋生的政治腐败、主仆政治盛行、体制短板等问题,使马来西亚国内的政治环境呈现一派复杂之象,一定程度上给马来西亚与别国的合作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和负面影响。

美国的“重返亚太”政策

随着世界重心的加速转移,亚太地缘格局步入深度调整期,近年来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后,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日渐升温,而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关系一度十分紧张,以至于有人戏谑“中国经营了20多年的周边关系仿佛一夜回到解放前”。

尽管中马关系并未因此受到影响,但马美政治关系加强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不能否认,包括马来西亚在内的东盟国家,或多或少都希望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发挥更多的作用,以制衡中国的崛起。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家关系学院李明江教授指出,虽然马来西亚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积极响应,但它并不希望对外关系只依靠中国,所以在配合中国的同时,马来西亚也会拉拢域外大国参与合作项目,因此其外交政策受制于美国也并非没有可能。

无法根除的排华情节

马来西亚人口主要由马来人、华裔和印度裔组成,分别占全国人口的55%、24%和7.3%,在国阵的长期执政下,马来人有种族优先的传统特殊地位,马来西亚华人虽然比东南亚一些国家华人的政治地位要高,但仍远不如马来人,华人难以进入政治决策高层。

此外,在经济、教育等方面对华人也有不同的限制,华人小孩要想进入公立学校读书十分困难、上大学的考试录取标准也比马来人更为严苛。

虽然当年华人在马来西亚“低声下气”、“弯腰进门”的卑微现象已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历史与现实中错综复杂的因素依旧难以将部分马来人对华人及其“母国”的芥蒂隔阂剔除。

中国怎么做

笔者认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尽管得到了马来西亚的积极响应,但也并非完全“一帆风顺”、“一团和气”,不过至少从以往的交往上看,两国的合作关系尚算正常,加上相较于其他东盟国家,马来西亚确实更具优先建成“海上驿站”的天然条件。

因此,中国要以“和平发展、携手共进”的大国和平崛起姿态,通过外交、文化、安全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来消弭马来西亚国内“中国威胁论”的蔓延,进而扬长避短,共同通过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做好海丝合作的顶层设计,深化产能合作、进一步扩大相互投资,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成一批早期收获项目。

同时,通过拓展金融合作为海丝合作提供资金保障,来扎扎实实地将马来西亚打造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海上驿站”,为中国与其他东盟国家开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合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和范例。

(作者系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马来西亚所研究助理,本文转载自中国—东盟研究院官方网站)

机构简介

中国—东盟研究院成立于2005年1月,其前身为1995年成立的广西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中国—东盟研究院以东盟经济问题为切入点,研究中国—东盟双边贸易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设中的重大理论、政策及实践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辐射至中国—东盟关系研究。

走出去智库(CGGT)公众号

文章编辑:移民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ctell.com/archives/3162

(0)
上一篇 2015 年 8 月 15 日 19:44
下一篇 2015 年 8 月 18 日 23: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