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机电圈的“杀猪”岁月

有些零售商还在怀念那些“流奶流蜜“的日子,一把电锤赚三四百,给进口机换个小零件收两三百,那个年代利润真TM高,有些同行刀磨的更快。反观现在的光景,卖把电锤赚个百把块钱绝对烧高香了,碰上指名要东成的,你的利润用户已帮你算好,不会多给你一毛钱。

 

你可以说以前是暴利或者“杀猪“,但毕竟是当时的特殊环境造成的。那会电动工具的量远没有现在这么大,一天也卖不了几台机器做不了多少售后,要生存总要有点套路。我相信当时的”暴利“并不是个案,而是普遍现象,在当时的环境下可以称之为”合理利润“

 

前两天跟零售商聊天,谈起曾经“杀猪“的往事,跟大家一起回忆下那段峥嵘岁月。

 

相对于机器卖暴利来说,维修方面的猫腻更大。一个朋友谈到,当年一个用户拿着一台进口的“良明”电刨过来维修。

 

用户问“师傅看下,什么情况,不能用了”

 

这个朋友拿过来一看,其实是皮带坏了,

 

”邪恶“的念头一转说

 

”你这是齿轮坏了,我这没有配件,得从其它地方进配件过来维修,得5天时间,“

 

用户问“这得多少钱”

 

朋友说“600元”,

 

用户价都没还,那你帮我修吧,修好了给我打电话。

 

等用户一走,赶紧把皮带一换。过了5天给用户打电话说修好了。

 

笔者弱弱的想问一句“电刨”里有齿轮吗?那会用户对机器也都不懂,基本上随你忽悠随你杀。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明明线断了说是开关有问题,定子的耳环断了说你电机出毛病了,反正原则只有一个“没事说有事,有事往大整”,赚钱是第一要误。

 

这一畸形的交易状态跟环境有关系,当时开店的少竞争不激烈,不好直接多家砍价(即使有同行在,旁边也不一定好到哪去);零售商交易量小,老老实实可能入不敷出;用进口机器的多为企事业单位,钱不是自己的花起来也没那么心疼。基于类似的相关条件,塑造了当时的历史现状。

 

在当时特定历史环境下这么做没有什么不妥,同行也都这么干,基本上不会出太多纰漏,现在再这么玩,你死到哪里去都不知道。

 

另外一个零售商小伙变到,去年“杀猪”杀走了20多个老客户,力度远远比当年轻微,但老客户硬是跑了。他谈到“如果再像以前那样做生意,早晚关门”

 

借助这段曾经的往事谈谈现在的经营环境,生意整体不景气,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还不转变思想跟上发展节奏,未来真的可能会没生意做。个人永远不可能逆流而动,顺应趋势就是了。同行都赚5块的东西,你非得赚10块,那你会慢慢淘汰掉。

 

现在零售商的利润不比从前,但有些区域零售利润还是比较可观,远没想象的那么悲剧。对于主流的产品,零售利润有30个点左右已经相当可以了,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暴利”。

 

批发商为了迎合零售商对利润的追求,某些产品都会区域保护。保护本身没有问题,怕的是零售端对利润追求过度,丧失了产品在用户手里的性价比,最终被用户所唾弃。这种独家资源零售商能赚钱,我相信代理商的利润也比较可观,一层层的渠道利润堆高了售出成本,产品的竞争力可以想象。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你东西再有利润,如果没人买的话又有什么价值。总之,合理的利润要有,怕的过度。短期内看赚到了钱,从长期来说你丢掉衣食父母概率大大提升。

 

“暴利杀猪“已经成为过去时,平价合理才能适应潮流,纵使你有”独门暗器“可以赚钱,但为了更长久的生意经营你也要利润合理控制”贪欲“。

 

正是由于有危机感,羚羊才努力奔跑,能跟狮子在同一片草原上生存。你毫无危机感肆意“杀猪“的时候,你的危机就真的来了。

文章编辑:移民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ctell.com/archives/9087

(0)
上一篇 2016 年 11 月 11 日 10:35
下一篇 2016 年 11 月 14 日 23:01

相关推荐